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博客 > 正文
报道:散步教案设计怎么写?莫怀戚《散步》教学设计步骤
2022-06-14 13:07:20 来源:环球信息网 编辑:

散步教案设计(莫怀戚《散步》教学设计)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 杜朋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重点词句的内涵,感知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品味文中画面的温馨和细节的动人;学习景物描写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真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内容】

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展示一家三代之间真挚深沉的爱和社会责任;掌握景物描写作用。

难点:多角度地解读文章的内涵,有深度地理解文中含蓄的句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基础落实、研读文本、人物特点、家庭氛围、景物描写、文章深意

【四环导学】

1,直接导入:

春天的田野里,草儿青了,树叶绿了,水也开始欢歌了,到处是美丽的风景。但最美的,还是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那家人。丈夫正稳稳地背着年迈的母亲,妻子正轻轻托着年幼的儿子,他们的举动定格成一幅温馨的图画,无言地诉说着爱的真谛。

齐读:选择/包含爱的迁就,肩膀/承托家的重量。(在这篇文章中家的重量体现在哪里?散步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让他们做出了关于“爱”的选择,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这篇叙事散文)

2,作者简介:莫怀戚

当代作家,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以小说见长。

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陪都旧事》,代表作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散步》这篇朴素的短文,同时入选大陆、香港、台湾等各地中学教材。获得无数人的喜欢。

(初读感知)

1,齐声朗读,掌握字词

2,听读思考,提取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理清人物关系(几个母亲、父亲、妻子、儿子?)

课堂训练:信息提取和内容概括

中心事件:散步

相关内容:散步人物、地点、事件

串联内容:我们一家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过程中发生了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

(研读领悟)

以“散步”为线索统领全文,以“分歧”为核心事件,我们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学习。

(1)齐声诵读第2.3段并思考:

这些内容写了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我劝母亲散步)

为什么一定要劝母亲散步?(对年老母亲的关怀与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举例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举例二:《秋天的怀念》中母亲逝世,和她看花最终也没有实现,无限的自责和内疚。

作者描写母亲的时候这样说“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的“又”“熬”字用得很好,大有深意,你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什么感情?(“熬”写出了年老体弱的母亲度过漫长严冬的艰难,表达对母亲忍受痛苦的担忧。“又”写出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的庆幸。)

(2)景物描写作用(第3段)

接下来,作者写散步之前先有一段景物描写,请大家齐声诵读第三段并思考作用。

1,景物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景物描写作用

①创设背景,提供人物活动场所

(例举:学生在学校、演员在舞台,人物不可能凭空出现,总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一系列活动。如《秋天的怀念》人物的活动集中在“秋天”。)

②营造氛围,渲染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人眼中看到什么样的事物,他心中很可能就是什么样的情绪。比如《天净沙·秋思》写了“枯藤……”,它营造了凄凉萧瑟毫无生机的氛围。同样是“秋天”,开朗乐观积极自信的人,看到的也许就是天高云淡、硕果累累)

③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

(例如:《植树的牧羊人》开头写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阿尔卑斯山地环境恶劣、荒凉干旱,所以这里才荒无人烟、人们逐渐搬迁;最后通过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劳动改变了环境,这里变得土地肥沃、树林茂密、生机勃勃,所以人们又回来了,在这里安居乐业。环境的变化可以使情节内容相应地出现改变。)

④暗示主旨,深化主题

(例如《秋天的怀念》写菊花盛开、泼泼洒洒,暗示了本文要赞美母爱的淡雅高尚热烈深沉,同时也暗示了史铁生走向了积极乐观自信开朗的新生活。)

3,小结作用,再次朗读:通过举例分析说明,回到《散步》这篇叙事散文中,我们知道这是属于“自然环境”的景物描写。

①首先我们来分析作者笔下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新绿”:刚长出来的小草,借代的修辞。“随意”“铺”写出小草生长面积较广,而且表现出生命的自由、无拘无束。

“密”写出了树枝嫩芽生长速度得快,用形容词直接体现了春天到来树枝发芽的结果。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这是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春天。

②那么它的作用,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

描写了生机萌发的春天,承上启下,为散步提供背景;

衬托欢乐气氛,表现愉悦轻松的心情;

暗示母亲获得活力。

4,环节过渡,明确思路

按照事情发展过程:劝母散步-同意散步-外出散步-看到景物。可是作者把一家人外出散步的最终结果放在了第一段,这是记叙的哪一种形式?(倒叙)

(3)自由诵读5.6.7段并思考

回到散步过程中,齐读并思考:出现什么分歧?为何出现分歧?怎么解决分歧?

1,分歧:母亲—走大路;儿子—走小路

2,原因:大路(平顺);小路(有意思)

从哪里看出“有意思”?请根据原文内容来回答。

第7段:这又是一段景物描写。动静结合,描写了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走小路原因。这段景物描写是通过谁的视角来写的?(母亲)所以同时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方案:走小路——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我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陪伴母亲时日无多)

4,板书:

母亲—走大路(平顺)—我背母亲

儿子—走小路(有趣)—妻背儿子

(4)把握人物特点,感受家庭氛围

默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并且深入到字里行间去体会,这一家人各自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个母亲(儿子/妻子/我),因为。

“我”:孝顺母亲、委屈儿子,对儿子言传身教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不愿同去散步;理解孙儿心思)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慧、乖巧懂事

小结:所以这是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互敬互爱的一家人,这是一个和睦团结的家庭!我们从这个家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品读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这样的一家人在富有生机的春天漫步于美丽的田野边,成为了一幅令人羡慕的图画。

齐读第八段,思考“但我和妻子……整个世界”的深层意蕴。

“稳稳地”“慢慢地”“很仔细”,写出了我们对待此事的态度小心谨慎、严肃认真。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态度呢?因为“母亲和孩子”是“整个世界”。母亲代表了老年人,儿子代表了青少年,老年人颐养天年健康长寿是国家太平的象征,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中年人则贯穿其中,承担着扶老携幼的社会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只有每一个家庭安定和平、安居乐业,才有整个国家的稳定繁荣。

小结:老有所养、幼有所长,是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中年人肩负扶老携幼的社会责任和家庭使命。

明确主旨:本文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中年人承受责任和对家庭的使命感。

(6)明确写作特点

1,这篇叙事散文,借助一家人散步这件普通平常的小事,蕴含了家庭稳定国家太平、中年人肩负责任的重大意义,在内容选择和主题表现上,叫做:以小见大。

2,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大词小用:暗示意义深刻、事件重大;使语言幽默,增加文章情趣。

原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第二:对称语句(学生朗读,感受总结)

形式上: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富有美感,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内容上:引人注意,耐人寻味,富有内在逻辑和深刻含义。

原句: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资料图)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结束本课)

英国教育家培根:“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唐杜牧《归家》:“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对我们来说家意味着一切:

家是一把伞,在风雨的日子撑起晴空;

家是一盏灯,黑暗中给人力量和希望;

家是热乎的饭菜,是御寒的棉衣,

是安全,是温暖,是付出,

是尽情流淌的爱。

关键词: 散步教案设计 莫怀戚散步教学设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