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博客 > 正文
环球讯息:一念起万水千山 一念灭沧海桑田 佛说:一念花开一念花落
2022-06-24 08:54:48 来源:环球信息网 编辑:

一念起 万水千山 一念灭 沧海桑田(佛说:一念花开一念花落)

人到四十,天至午。我从18岁离开家乡上大学,历经乡村到小城市再到北京大都市的变迁,在本科、硕士、博士期间不同的求学境遇里一路升级,工作环境从国企、研究所再到高校,期间碰到的人林林总总、形色各异,经过的事各有情状,下笔万言难述全。


(资料图片)

一路走来,环境在变,我也在变。一句话,岁月不曾放过我,我亦不曾饶过岁月。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我一直在想,人和环境的关系:人看似渺小简单,环境看似庞大复杂。到底是心随境迁还是境由心转?

恰逢其时,《次第花开》一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这本书是希阿荣博堪布的弟子们记录的大德的教言,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呈现佛教文化的慈悲与智慧。

首先我搞明白了人生在世需要接受并承载的东西——“苦”。人间的痛苦分成了八种: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

其中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是精神上的痛苦,来自于人们在不同条件、情况下的各自感受。

我们总是会碰到心怀怨恨的人;再爱的人最终一定会分离;人的欲求无法得到满足,想得到的东西永远得不到;不欲临是不想发生的事情常常会发生。

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让我们欢喜,失去让我们悲伤,胜利让我们骄傲,失败让我们气馁。寂天菩萨曾说过:“问题如果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而我们往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执着在负面的情绪和感受当中,既不能改善环境,又不能平复心情。

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人世间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快乐悲伤,都是一起存在、难分彼此并互相转化的,这才是“常道”。无常,或者说变化,才是整个人生。

但人的心境是主观的,可控的,只有了解环境里的变化,认清了人生实苦的真相,接受无常,认识痛苦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才能够直面痛苦,痛苦也就会变得更简单。于此,人们才可能“去留无意,宠辱不惊,平看庭前花开花落”,才可能看到“无常背后有因果”。

人、事、物都是在互相联系中发展变化的,混沌理论、蝴蝶效应都是因果在科学和现实中的体现。当然,相信因果不等于相信宿命,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因此不可能存在注定不变的命运。

佛教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宗教,他秉承无神论。佛的本意是觉悟者,藏文中“佛教徒”的意思是“内道者”,即向内关照、从本心而非本心之外寻找真理的人。这就提出了人与环境关系中的关键,人们遵从本心去认识环境,环境根据人的心愿发生改变。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有的人保持正念,就是贴近自己的身、语、意,时刻保持清醒的觉察,不被环境左右,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应该做的事情。有的人炫耀攀缘、追求喧闹的浮华,从而迷失了方向,在不同的环境里浮沉,限于被摆布的命运。

至此,我想人和环境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在心念弱小的时候,意识不坚定,人被环境打磨乃至塑造,这时心随境迁。在心念与外部环境互为你我、不断影响的过程中,如果人被环境打败了,无非是平庸到底,泯然众人,这不一定是坏事。

当走完一生,回顾来时的路,我们可以说,原来命运是客观的,幸福是主观的。这也像情绪与意识的关系,意识能够觉察情绪的生发,并容易被情绪左右,但是意识要能够控制情绪,这就是修行。

当人修行到一定程度,心念在与外部环境斗争中越来越强大,意识随时影响并控制情绪的生发,那么境由心转。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实是自助者天助之的另一种说法。这时候,卓越的灵魂会指引、会带领人去做出非凡的事业。所谓,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这一切都是在矛盾斗争中、在发展变化里逐渐认识清楚,也就是古人说的“动心忍性”,而后明心见性,增益其所不能。最后,我们发现:人从适应环境到改造环境,走的是一条在曲折中不断向前的路。只要人起心动念是利益众生、造福环境的,那么就会伟大,就会无往而不利。

关键词: 万水千山 沧海桑田 佛说:一念花开一念花落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