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培训承诺“不过包退”,媒体:看似双赢实则埋下“爆雷”因素
2022-12-02 09:07:42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


【资料图】

考公热持续升温,2023国考报名总人数突破250万。与此同时,公务员考试培训公司中的龙头——中公教育,却越来越冷。这家在公考培训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上市公司,正深陷拖欠协议班退费的泥沼之中。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搜索中公教育,山东、湖北、浙江、四川、广东等各个省份的中公教育分部,均出现了拖欠“不过包退”班退费的问题,学员们焦灼地交流着退款办法。

在公务员考试热潮之下,各种公考培训班也应运而生。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开展的“国税系统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革与完善路径研究”显示,国税系统2015-2017年最新入职的公务员中,参加过各种笔试、面试考前培训的比例高达80%。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各培训机构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生源,特别是2010年前后中公教育推出的“不过包退”协议班被业内人士视作“天才发明”。

按照这种模式,考生在培训前与培训机构签订协议,考试如果不通过,培训机构需要退还考生培训费。“不过包退”不仅给学员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与信心,而且不需要承担任何损失,虽然收费比“一手交钱、一手上课”的普通班更贵,但依然有不少学员趋之若鹜。

协议班一方面为培训机构带来了大量现金流,它的营收一度占到了中公教育全部收入的近80%;另一方面,中公教育还可以利用公考的周期限制打“时间差”,将吸纳的资金进行对外投资或者购买理财产品。报道显示,2018年-2020年,中公教育仅理财收益就占归母净利润的10%左右。打得一手好算盘的中公教育,一时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过包退”看起来似乎是双赢之举,但这种投机手段却为日后埋下“爆雷”的因素。一旦退费率上升或对外投资收益下降,这种“借鸡生蛋”的营销模式就极易失去平衡。

果不其然,2020年后,由于招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急剧变化,陡然升高的退费率、地产项目的停滞以及学员贷款项目的弊端等开始集中爆发,中公教育终于尝到了自酿的苦酒,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困境。迫于压力纷纷跟进的其它培训机构,也遭受同样的考验。

考公大热但公考培训机构遇冷,“不过包退”究竟坑了谁?世上没有后悔药,当初许下的承诺,当然要按照协议退费。面对维权的学员,中公教育副总裁孙维表示,承诺会退还每一笔钱,但是无法像以前那样及时全额退款,已在积极筹措资金。依法维护学员权益固然是当务之急,与之同时还要切实破除“不过包退”的营销套路,才能防止重蹈覆辙。

吃一堑,长一智。一方面,学员不要被培训机构的“名气”所迷惑,盲目相信所谓的“不过包退”。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积极履行职责,创新监管模式。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去年教育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采取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全面实行预收费监管,给遭遇“退费难”的一些家长带来了福音。公务员考试培训的收费监管问题,不妨借鉴参考。

此外,公考培训行业更要深刻汲取教训,切实摆脱急功近利心态,别总是想通过“不走寻常路”实现短时间抢占市场、扩大规模、融资上市,规范有序发展才是正道。

关键词: 中公教育 培训机构 公务员考试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