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为何点映即爆?
2023-08-08 09:51:37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

原定于8月11日才正式全国公映的《孤注一掷》,于8月5日就开启了点映。提前一周大规模点映,成为今年暑期档对自身质量有信心的电影的一种常态。这一点映,直接就爆了,首日点映票房超越了公映第二日的《巨齿鲨2》,以1.73亿元成为当日冠军,上座率(上座率超过50%)和场均人次(平均每场接近65人)达到了春节档的效果,并一举让全国单日票房时隔187天再次突破5亿大关。点映第二日,票房更是直接突破2亿元,创下影史最高单日点映票房纪录。也因为点映过于火爆,现已提档至8月8日。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势头,暑期档的冠军归属或有悬念。


(资料图片)

不玩抖音的人也许会对这一现象感到吃惊,怎么就爆了呢?6月才匆匆进入暑期档的《孤注一掷》,原本在宣发上处于“后发”之势。但“首部聚焦境外网络诈骗题材的作品”让《孤注一掷》有天然的高吸引力,毕竟今年以来,境外诈骗一直是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话题。片方大胆且果断地将宣发的重心投入到抖音上,几个预告物料均成为抖音上的爆款,正式点映前在抖音的播放量突破80亿次,充分渗透到下沉市场,直接拉高“抖人”对电影的期待值,也确实卓有成效。电影在猫淘的想看人数涨势凶猛,点映前两个平台想看人数突破160万人,并最终转化为购票动力。

一部电影不可能仅仅因为题材上的热点就成为爆款,毕竟点映“点不活”甚至直接“点死”的电影从来不在少数。《孤注一掷》做对了什么?作为宁浩监制、坏猴子影业继《我不是药神》之后又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不少人将二者联系起来,事实上,《孤注一掷》对问题的挖掘“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当然,作为一部功能型和情绪型电影,《孤注一掷》的票房前景非常乐观。

寓教于“猎奇”

电影讲述的是,程序员潘生 (张艺兴 饰),模特安娜(金晨 饰) 被海外高薪招聘吸引,出国淘金,却意外落入以陆经理 (王传君 饰) 和阿才 (孙阳 饰)为管理头目的境外诈骗工厂的陷阱,饱受非人的折磨。他们能否逃出生天?

《孤注一掷》原名为《捕鱼行动》,两年前就已经杀青。因为电影尺度等问题,在审查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波折,片方也“因祸得福”,踩中了“天时”——虽然反诈骗几年来一直在讲,但境外诈骗到了今年真正收获了全民级的讨论热度,在短视频平台更是足够下沉的爆点话题。这就激发了很多路人的好奇与猎奇心理:国人到底是怎么被骗到境外的?境外诈骗是如何运作的?骗到境外搞诈骗的人下场真有那么惨吗?

观众好奇的这些问题,《孤注一掷》都有相对详细的呈现。比如潘生是名校毕业、技术高超的程序员,以为是去新加坡的游戏公司就职,结果转机中被打晕,蒙着盖头被送往诈骗工厂;诈骗工厂封闭式管理、荷枪实弹保护,潜藏在手机背后的诈骗运作流程也一览无余,炒股、挖币、网游、电商、博彩、裸聊无数个坑等着人来跳……

电影做对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它是一部反诈骗“宣传片”或“科教片”,更在于它杂糅了商业类型片的多种元素,血腥、暴力等一个都不落,寓教于猎奇,既能让观众受教育,也能让观众爽到。

比如安娜被骗到境外,化身美女荷官,在线发牌,国内年轻的应届硕士生阿天(王大陆 饰)被骗上钩,阿天第一次赌博时,电影在视听语言的调度上,有着旧式港片赌神电影的神韵,让观众身临其境一场危险却又刺激的赌博。观众当然知道赌博是错误的,但电影让观众安全地享受到了“赌”的快感和致幻性。这是商业片的惯用策略。

《孤注一掷》猎奇部分最浓墨重彩的部分,也是它类型元素拉满的时刻,是它的暴力呈现。

被骗到境外诈骗工厂的人,十有八九都想过逃,逃是逃不掉的,但逃的下场一定是惨烈的。《孤注一掷》的血腥暴力场面之繁复和细致,在国产大银幕上也确实少见。如果是正儿八经的警匪悬疑或犯罪推理片,大尺度的暴力场面有可能遭到删减,但作为反诈骗的科教片,为了起到警示作用,它反而得以保留下来。只不过,电影暴力之残酷或许也远不及现实。

电影不太适合中学生观看(虽然他们也是反诈的主力宣传对象),也不太适合胆小的观众,因为诈骗集团的酷刑确实是恐怖片级别的触目惊心。被电击、被暴力殴打、被枪毙,这类暴力场景在其他电影中比较常见,但《孤注一掷》几个暴力细节确实让不少观众捂着耳朵、双腿忍不住蜷缩起来,比如耳朵被撕扯的特写,牙签从指甲缝里插入的特写,或者铁钉钉入额头后撕裂的惨叫声……

电影中令人惊惧的暴力场景,是可以带来审美快感的。有点类似于看恐怖片,大脑中的杏仁体和额叶可以被同时激活,消极和积极的情绪被同时激发,让人恐惧的时候也能感到快乐。同时,无论电影多么残酷,观众在现实中是安全的,极致的恐惧后观众可以获得一种情绪上的纾解和释放。

一言以蔽之,《孤注一掷》在反诈骗的主题下,成功地结合大量商业类型片的猎奇元素,将诈骗“奇观化”了,具备一部大卖电影所需具备的“好看”。

电影寓教于“猎奇”的目的,也由此达到了。想必看完电影,落入“美女荷官在线发牌”的坑里的人会变少,会有更多人察觉到所谓“包赢”就是诈骗;而看到境外诈骗工厂被骗过去的人的凄惨处境,就会对所谓的“高薪招工”保持警惕。

合格的反诈宣传

《孤注一掷》选角上最成功的地方,是请王传君出演诈骗工厂的头目,大背头、金丝眼镜、花衬衫,看着儒雅实则最为阴鸷,其斯文败类的形象令人不寒而栗。点映前,电影官方抖音每一个王传君的物料点赞量都突破百万,足见成功的角色塑造的号召力。

陆经理将人管住,除了酷刑这样的硬措施以外,他也会采用软性的洗脑策略,激发每一个被骗过来的人的贪欲。电影中他为诈骗工厂里的人洗脑的几句口号颇具“感染力”,诸如“想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钱冲;拼一次,富三代,拼命才能不失败。”

人的贪欲,也正是电影对于诈骗现象屡禁不绝最重要的归因。电影经由刑侦支队女队长(咏梅 饰)之口道出: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诈骗分子抓住了人的这两颗心,才成功地趁虚而入。

所以,电影一直强调的是,诈骗与我们每个人相关;是否上当受骗,与你的学历、文化背景、知识水平也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只要你有贪心和不甘心,你就有可能上当受骗……

电影中花费笔墨最多的几个被骗的例子,要么是高材生,要么有体面的职业。比如潘生是程序员,安娜是小有名气的时髦模特,阿天是深谙概率学的应届硕士生……尤其是阿天,与《消失的她》的何非,并列为国产电影两大经典赌徒,精准呈现了赌徒可怜可恨可悲的癫狂状态,是生动的反赌教材。

电影在个例的呈现上,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受骗人不是贫穷的、文化程度不高的、失业的、看不到未来前景的……可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主动或被动从事诈骗行业的,一直都以贫穷、文化水平不高、社会经验不足的小镇青年/弱势群体为主。现实处境越难、越是找不到出路,他们越是渴望一夜暴富,越是容易上当受骗。

电影号召每个人不要贪心、不要不甘心、不要上当受骗,这自然是没错;可当电影将一切问题归因为人的贪心和不甘心,它也由此忽略甚至是主动屏蔽了一些更深层次社会问题的聚焦。

诈骗非常古老,但诈骗的手法一直在变,《孤注一掷》显然无法穷尽所有诈骗手法,也不可能因此杜绝人们内心的贪心和不甘心,那是否有一些制度性的举措,让人少一些“不甘心”,让人老老实实工作也能体面生活?没有出路的人,假若没有落入电信诈骗的陷阱,是否仍有其他陷阱等着他们?这些都是电影之外,观众可以去思考的问题。它是很合格的反诈宣传片,但对现实的诘问“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力度确实存在限度。

除了对诈骗问题的挖掘不够深入外,电影后段的拯救戏码,猎奇性大大降低,逻辑性也可以再推敲。展现中国打击电信诈骗的努力,展现中国警方“虽远必究”的决心,是完全可以预料得到的情节。只不过,如果以警匪对决的类型片角度来看,双方都被处理得有些“降智”。

境外诈骗势力与境外的政治势力显然有很深的勾结,这也是境外诈骗难打击的主要原因,但为了有个正能量的结尾,境外诈骗集团没人通风报信,一个假火警警报就将他们一锅端了。中国警方也几乎要“无功而返”了,破案几乎都是靠他人提供信息、靠“偶然”、靠诈骗集团二把手阿才“恋爱脑”放走安娜……虽然这客观上揭示了中国警方在境外反诈的艰难,但如此收尾还是略显潦草。电影戛然而止的那一刻,还是掰回了一点分数——至少说明了反诈不止,或许也暗示了续集的可能性。

《孤注一掷》点映即爆,这种爆款的趋势很有可能会延续下去。它既有反诈的功能性——很多年轻人会带着父母观影;有强烈的猎奇性——商业元素足够、可看性强;也是一部情绪型电影——将观众对诈骗团队头目的恨、对被骗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家人被骗的担忧、对自身的侥幸等情绪一网打尽,情绪型观影愈发主导下沉市场的购票决策。

瑕不掩瑜,《孤注一掷》很适合作为反诈宣传片。在一些客观困境暂时没有改变的背景下,我们确实只能加强呼吁人们不要贪心、不要受骗。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