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博客 > 正文
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如何生活?
2020-11-09 09:29:59 来源:海外网 编辑:

最新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是早期人类迁徙和历史时期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

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日前在京发布了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等两项重要考古成果。据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通报的两项重要发现涉及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是早期人类迁徙和历史时期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国家文物局将持续推动该地区的考古工作,支持考古单位及相关科研机构开展多学科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境内人类起源与衍变、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等重要课题研究”。

白石崖溶洞遗址早年出土一枚古人类下颌骨化石,经体质人类学、古蛋白和铀系测年技术分析,确认为距今约16万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化石。

丹尼索瓦人是新发现的一支古老型人类,与曾广泛分布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对现代大洋洲、东亚、南亚和美洲原住人群有遗传贡献,是国际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

2018年至2019年白石崖溶洞遗址发掘期间,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综合利用AMS14C和单颗粒光释光测年技术为遗址建立了距今约19-3万年的可靠年代框架,利用新兴的沉积物DNA分析技术成功获取大量丹尼索瓦人线粒体DNA,研究发现丹尼索瓦人DNA主要出现于距今10万年和距今6万年前后,其中距今6万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与南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的晚期丹尼索瓦人有最紧密的遗传联系,距今10万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则较早地与晚期的丹尼索瓦人分离开来,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长期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东侧,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据介绍,白石崖溶洞遗址考古遗存以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骨骼为主。石制品主要由采自洞前的河床砾石打制而成,打制方法以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为主,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动物骨骼较为破碎,初步鉴定结果显示,上部地层以羚羊、狐狸、旱獭等中小型动物为主,而下部地层则以犀牛、野牛、鬣狗等大中型动物为主。多件动物骨骼有火烧、敲击和切割痕迹,包括食肉类动物骨骼。综合分析显示,古人类曾长期在该洞穴生活。

相关专家表示,白石崖溶洞遗址是目前东亚第一个发现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进展,更是国际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白石崖溶洞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为探索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散和高海拔环境适应、丹尼索瓦人及东亚古人类演化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记者 赵晓霞)

关键词: 丹尼索瓦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