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博客 > 正文
今晚吃什么菜好家常菜 晒晒今天的家常菜
2020-12-15 14:37:24 来源:魔多厨房 编辑:

一转眼,从初一回到北京,到今天已经是第14天了,也算是过了潜伏期了。我们一家四口还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呆在一起过,这也算是破纪录了。虽然这几天都没有出过门,但家里的食材倒还是挺充足的,长期不出门,真的很考验家庭主妇囤菜的功力。比如我今天中午做的这三菜一汤,都是简单的家常菜,晒到朋友圈,经常做饭的小伙伴就夸起来了,说你家伙食太好了,这些菜一看就知道主人是个会囤菜的!

来看看我们家今天的饭菜吧,三个菜分别是:青椒土豆炒肉丝、胡萝卜炒鸡蛋、青椒木耳炒豆芽,汤是裙带菜蛋花汤,主食是三米饭,食材是不是够简单?

所用的食材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但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耐储存,比如土豆,放到室内较为阴凉的地方,放十天半个月都不成问题,如果冰箱里有地方,包起来放到冰箱里也是个好选择。胡萝卜也是如此,今天炒菜用的胡萝卜还是年初二买的,过了十来天了,还是很新鲜。青椒也是一种耐存储的蔬菜,而且维生素含量还特别高,单独炒或者配菜都是非常棒的。

再比如豆芽菜,则是我自己用干黄豆泡发的,发了四天,每天换四次水,长出芽了就可以炒菜了。而木耳、裙带菜本身就是干货,放多久都没问题,而且干菜也不占地方,食用前用清水泡发就可以了。这种干菜还是值得多备一点的。

不管是平时还是非常时期,学习一些囤菜的技巧,知道哪些菜怎么保存能放得久,还是很有用的。来看看我家这几道菜的做法吧,简单易做又好吃!

一、青椒土豆丝炒肉丝

做法:青椒去蒂切丝备用;土豆去皮切丝后放到清水里冲洗,捞出备用;猪瘦肉切丝后放到碗里,倒入少量生抽酱油拌均匀备用;炒锅上火烧热,放少许食用油,把大蒜切碎放到油里炒香,再放入瘦肉丝翻炒断生,肉丝变色后再倒入少量的生抽酱油翻炒入味,加入土豆丝翻炒断生,加少许盐调味,再放入青椒丝翻炒均匀即可出锅装盘。

青椒用保鲜膜包好以后放到冰箱里冷藏,放两周没问题,我这里使用的青椒就是两周前采购的,今天拿出来做菜还很新鲜。土豆是营养全面的食材,喜欢阴凉,也是耐存放的食材。

二、青椒黑木耳炒豆芽

做法:青椒去蒂切小块,黑木耳泡发后洗净备用; 豆芽菜冲洗后备用,猪肥肉切成丁备用;炒锅上火烧热,放少许食用油,再放进猪肥肉丁翻炒出油,把豆芽和黑木耳放到锅里翻炒,加入少许生抽酱油翻炒入味,加少量的开水焖煮一会儿,让豆芽和黑木耳熟透,放入盐和青椒块翻炒之后即可出锅装盘。

黑木耳是一种耐储存的干货食材,经久耐放,抓一小把就可以泡出一大盘,鲜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家里储存的食材。而豆芽是用黄豆泡发的,干黄豆也是很适合囤在家里的一种食材,除了做豆浆以外,泡发出芽可以炒菜,非常实用。

三、青椒胡萝卜炒鸡蛋

做法:胡萝卜去皮切成细丝,青椒去蒂切丝,3个鸡蛋搅拌均匀;炒锅上火烧热,放少许食用油,先把胡萝卜丝放到锅里翻炒变软,胡萝卜丝并不吸油,炒软之后,锅底还有很多油,油的颜色也变成了胡萝卜的橘黄色;这个时候把炒软的胡萝卜丝推到一边,把搅拌好的鸡蛋液倒进锅里摊成鸡蛋饼,翻炒成鸡蛋块,再放进青椒丝,加入盐翻炒入味即可出锅装盘。

胡萝卜比较耐放,用保鲜膜包好放到冰箱里,两周都不会坏,今天炒菜的胡萝卜就是放了两周的。而鸡蛋在冰箱里冷藏两周左右也没问题。

四、裙带菜蛋花汤

做法:干裙带菜放到水里泡发,这个菜很容易泡开,展开后还挺大的;汤锅里烧开水,把裙带菜放进去煮2分钟,再把一颗小青菜切碎,放到锅里,一个鸡蛋搅拌成蛋液,趁着水沸腾,把蛋液倒进去,可以迅速形成蛋花,放入盐和白胡椒粉搅拌均匀,关火即可。

干裙带菜泡发后可以烧汤可以凉拌,价格也不贵,一小袋干裙袋菜就可以吃一段时间了,不占地方又营养美味,值得囤。

五、三米饭

做法:大米、黑米、小米三种米混合洗净,放到电饭煲里,加入清水,启动“焖饭“功能,焖熟即可。大米的比例相对多一些,米饭变色主要取决于黑米,黑米放得越多,做出来的米饭颜色就会越深,黑米放得少,则米饭颜色就会浅一些。

粮食在冬天还是比较耐放的,多买点杂粮搭配着食用,对身体也有好处。

虽然北京的疫情相对来说要轻很多,小区附近的超市也都正常营业,蔬菜水果应有尽有。但家里有孩子,口罩又不多,为了安全起见,目前能做的只能尽量少出门,家里囤点食材还是有必要的,像我今天做的这几道家常菜,简单易做,家人都爱吃,食材耐储存,能少出门就少出门,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别给社会添乱,您说是吧!

宅家的日子,为了减轻看新闻带来的心理负担,建议少看新闻多做饭,珍惜当下和家人亲密相处的时光,陪陪孩子做做游戏看看书,转移一下注意力,对自己的心理也是有好处的。

关键词: 家常菜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