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百万册《大清相国》推升级版 王跃文: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艺术虚构
2022-11-18 15:52:30 来源:封面新闻网 编辑:


(相关资料图)

作为当代文坛的实力作家,王跃文的多部小说都引起阅读风潮。比如他的小说《大清相国》2007年出版后即热销,据出版方湖南文艺透露,《大清相国》长居畅销排行榜榜单,目前已销售一百多万册。2022年11月,由王跃文亲自讲解音频的全新升级版《大清相国》,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王跃文在音频中分享了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一些理解。读者扫码可以收听。

《大清相国》的主角是清代名相陈廷敬。他入仕53年,历任康熙帝师,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最后老死于相位。作品体现了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的创作主旨,充满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主义情怀。

创作《大清相国》,王跃文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对陈廷敬这个人物感兴趣”,想要去挖掘一个看似声名不显,但却又能被康熙皇帝称为完人的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为了写好这部小说,王跃文查看了大量历史资料,从《清史稿》到请人笔记,不论正史还是野史,都被纳入到了创作素材当中。

对于历史小说如果保证历史真实性这个课题,王跃文有自己的体会。在他看来,历史小说不同于历史研究,对小说创作而言,虚构是小说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凝结着作家的个性和思考,更体现着今时今世对于过去历史的反思和回应。因此,在尊重历史,确保小说主要人物、人物的基本命运、大致事略符合史实的基础上,对小说情节、细节进行艺术虚构,并不违背历史小说的创作原则。“文学作品靠形象表意,借故事说话。”王跃文觉得,历史小说不应该避讳谈虚构,“任何时代的作家写历史小说,都离不开当下语境的影响,而且也不应该回避当下语境的历史再思考。历史小说存在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时过境迁之后的再思考。”

由于作品题材风格多样,王跃文经常被人归到类型小说的作家领域里,但在作家本人和评论界看来,他却是一个被误读的作家。王跃文也感到无奈:“有人读《大清相国》,说我向历史小说转型了;有人读《爱历元年》,又说我向都市小说转型了;我写《漫水》那样的乡村小说也有不少,是否据此也要认定我是乡村小说家呢?”

事实上,一个小说家不管是驾驭什么题材,写作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与洞察,丰富文学的人物画廊。王跃文作为当代著名的作家也不例外,他坦陈:“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我试图反映与他们相关的这个广阔复杂的世界,呈现某一个时段历史的特征。”

关键词: 历史小说 存在的意义 创作素材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