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博客 > 正文
努力是没有什么用的 为什么有些人怎么努力都没有用?
2020-12-21 14:56:48 来源:第一心理 编辑:

心理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研究人员把一条健康的小狗放入铁笼中关起来,然后不断的微电击。观察小狗的表现,发现它每次在遭受电击后,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痛苦,并尝试挣脱铁笼,最终均失败了。

在反复尝试几十次以后,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研究人员刚打开电源,小狗马上就会卧倒在地,表情狰狞而难受,伴随着呻吟声,如同已经遭受了电击一般,这个时候研究人员再把笼子的门打开,狗狗也会岿然不动,不敢逃走。

这个实验很好地解释了一种心理学效应——习得性无助。这个效应具有普遍性,当人们反复尝试某一件事情均无法取得成功的时候,人们就会形成一种定向思维“我的努力是没有用的,即使我累死都不能改变结果”。于是人们会选择什么也不做,接受目前的困境。

从心理层面分析,人们在反复尝试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会渐渐的失去客观和努力的心态,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不可能成功,导致本可以掌握和改变的现状变得更糟糕,这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心理状态相当危险,因为惯性的习得性无助,一定程度上会让人们的生活失控,变得异常混乱。时间一长,人们就会错误的觉得,自己不需要再努力了,因为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好的、痛苦的。

心理学家通过分析临床心理学案例发现,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深受习得性无助所苦,他们反复经历失败,导致萌生各种悲观的念头。

很多时候,一点小事就可以触发他们敏感的神经,引发极大的挫败感,最终他们失去了奋斗的勇气,然后放任自流。关于习得性无助的形成,我们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原生家庭因素

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在走两种极端教育方式,一种是过度严格,一种是过度溺爱,而在这两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都很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

很多孩子在本应自理的年纪却不能自理,很多想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仍然不够成熟,这样的孩子在离开父母的视线后就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处理自己的问题,导致产生无助和无奈的感觉。

此外,一些外在的原因也会导致习得性无助,例如长期遭受虐待的妇女和孩子,或者遭受过绑架的人质,都是这种心态的高发人群,并且这种环境中催生的心态是带有心理方面伤害的。

二、错误的解读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和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评估和归因。比如,面对失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方式。有的人就觉得失败是自己的原因,而有的人则觉得是别人造成了自己失败,有的人觉得失败是客观事实,有的人则持相反态度。

以抑郁症患者为例,在习得性无助的惯性思维作用下,他们总会将不好的结果归咎在自己身上,有的则归咎在客观原因之上。所以他们通常会有自责和对现实情况的无奈,这就是他们的归因。

三、 临摹而来

其实很多人本身并没有这种心态,而是在观察和临摹别人的言行后获得而来的,这个也称之为替代性无助。即一个人,并没有亲身体验到一件事情的困难,而是通过观察其他人身上发生的事件,渐渐加工临摹成为自己的习得性无助。

在你感到难过、痛苦的时候,千万不要允许自己沉沦下去,也不要过度的沉湎于这种无助中。要知道悲伤是一些新的东西和思维习惯正在用另一种形式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努力的克服他们,改变当下。

关键词: 努力 心理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