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传统文化 中国四大传统文化简单介绍
2023-02-21 09:57:39 来源:汇世网 编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历史和地域两个角度看大略可以分为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两大系统。北方文化又称中原文化,往细的方面说有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秦晋文化等。再往远说,还应该包括西域文化、蒙古文化。南方文化则包括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岭南文化、滇黔文化和闽台文化等。其中影响最大者,也就是中原、荆楚、吴越、巴蜀。这四大文化气质不同、风格各异、精神有别,既对峙冲突,又渗透交融。

这四大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特征、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又是如何呢?

我们先来看看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中原文化以河南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中国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安阳、杭州、郑州)中的六个在中原(或北方)。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文化的特征是厚重而大气。

什么是荆楚文化?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要辐射地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

商周时期中原民族把长江中游的南方民族称为荆蛮、楚蛮或荆楚,《诗经》曾提到“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周成王分封荆楚民族一支的首领熊绎于荆山丹阳,为楚子,标志着楚国历史的开始。起初楚国在诸侯国中等级较低,控制地域也非常小。西周后期,楚国逐渐强大,通过不断的战争,逐渐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荆楚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荆楚文化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有人将荆楚文化的内涵概括为八大系列: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建城史约3500多年)、现代革命文化等。

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今上海、江苏南部(江北沿江部分县市)、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吴越文化又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悬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断发文身,先秦典籍多有记载 。从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文化,以黑陶为代表,距今7000多年,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镇。)、良渚文化(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瓶窑镇,以玉器为代表,距今5300年-4500年,1936年发现,1955年命名,2019年7月6日,该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范例,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吴越文化风采依旧。“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文化类型。

吴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早期吴越民众以尚武逞勇为风气(以吴钩越剑为代表),晋室南渡(即永嘉南渡)后士族文化的特质改变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注入了“士族精神、书生气质”,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

唐代吴越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原先北方地区文化在战争和多次少数民族短期统治中淡化,因此,吴越文化在保留了较多当地土著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中国文化。例如,吴语细软优雅,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古代状元和现代中国院士中吴越人约占2/5。南宋以来,吴越文化愈发向精致的方向生长,南宋和明朝时期,吴越人开始赶超中原及北方,成为官场主流;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萌芽,吴越文化又平添了奢华之习。

吴越人性格外柔内刚,为人谦和,注重礼节。

关键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四大传统文化 中国四大传统文化简单介绍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